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7日 来源: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64次
一、湖南工业企业和产业链复工复产整体情况
截至3月13日,湖南省15899户规模工业企业开复工,企业开复工率98.8%;累计到岗231.1万人,员工到岗率93.2%。全省重点调度的738户制造业企业全部开工,户均到岗人数890人,员工到岗率93.6%,平均产线开工率84.2%;70户纳税大户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96.5%,平均产线开工率85.4%。工业用电恢复超过八成。3月13日,工业用电量16286.6万千瓦时,复工电量比例 84.8%;其中,规上企业复工电量比例82.6%。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工程机械产业链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山河智能复产率100%,1-2月产值逆势增长15.4%;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基本全面复产,整机企业中车株机复产率93%以上;电子信息领域产业链企业复工率较高,中车时代电气汽车组件配套建设项目、三安光电等集成电路项目均已复工,长沙惠科8.6代线等多个新型显示器件相关项目全面复产,蓝思科技复工人数达到10万人,彩虹特种玻璃春节期间实现连续生产。
当前湖南省工业企业和产业链复工复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终端需求尚未恢复,企业产品销售和交货延迟,部分企业订单下滑、客户流失;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不同步、衔接不畅通;物流不畅且成本上涨、资金紧张、员工返岗仍有受限因素,要素保障存在一定困难。
二、湖南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主要措施
(一)抓住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省工信厅班子成员带队,成立7个组到14个市州和园区企业调研,以全省培育发展的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重点,推动解决产业链复工堵点断点问题。分七批向68家省重点联系的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派驻工作组,精准指导企业抓复工复产。梳理产业链领军企业337家,建立领军企业微信群,对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逐个协调解决,通过产业链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协调产业链领军企业原辅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帮助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比亚迪等省内重点企业协调在湖北的供应商,及时将库存的零部件运出。
(二)抓住重点项目拉动装备和材料产业链需求。加强对制造强省建设重大项目(含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大项目)、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复工复产的监测调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重大项目建设存在资金问题的企业纳入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至2月底,全省207个制造强省重大项目90%以上已开复工建设,拉动装备和材料产业链需求,带动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复工复产,组织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云上服务资源对接会,动员一批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提供商在疫情期间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先后发布72个云服务产品和12个5G典型应用场景和产品,涉及疫情防控、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远程运维、要素保障、远程办公、基础服务等多个领域。长沙树根互联在2月至5月期间免费开放智能售后服务系统与云视界两大“轻量化”产品,帮助企业快速实现远程诊断和在线精准指导。中电互联开发中小企业远程运维服务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远程设备上云,通过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减少人工现场操作。湖南长城科技开发和免费开放热点测温系统,腾讯云计算(长沙)免费向长沙所有中小企业开放“云办公全家桶”服务套餐,湖南用友免费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远程办公支持服务,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
(四)促进政策链资金链与产业链融合互动。湖南省委选派2万多名省市县三级机关干部到企业担任联络员,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省委省政府出台应对疫情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30条“硬核”政策措施。省工信厅编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专报向全省工信系统和园区企业宣传,加强与金融、税务、人社等部门衔接协调,为企业争取低息贷款、税费减免、招工稳岗补助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已有两批共391家企业纳入全国或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目前已协调金融机构向75家企业发放再贷款支持的优惠利率贷款151笔金额42.6亿元,支持4家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 28亿元。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困难,组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云上对接会,牵头建设湖南省中小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开发搭建网络续贷对接新平台“e续贷”,首批10家银行机构已入驻进行试点。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工信部的决策部署,以及此次会议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提升产业链带动力和配套力,稳定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加大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抓好纳税10亿元以上的企业对口帮扶,力争新增一批主营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二是加强产业链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产业链省内配套能力。三是抢抓疫情防控带来的产业转移、消费升级市场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生态绿色食品等产业链。四是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力度的政策机遇,加快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链协同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