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1日 来源: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43次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通讯员 屈啸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69家湖南企业榜上有名,上榜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九位,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二位。69家入选国家级“小巨人”的企业有何特色?在已培育1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的基础上,我省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何以实现猛增?
69家湘企入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11月初,圣湘生物的四个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其中之一就是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相比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更加快速、便捷和低成本,可作为现有新冠肺炎检测方法的补充。
作为科技战“疫”的硬核担当,圣湘生物今年迎来业绩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05亿元,扣非净利润19.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1.47%、15518.29%。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国1744家企业入选,其中就有圣湘生物等69家湘企。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在工业“四基”领域(核心技术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制造强国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等领域,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经营管理优的中小企业。
省工信厅总经济师熊琛介绍,此次湖南入选的69家“小巨人”全部参与了工业“四基”创新,90%以上的企业参与了制造强省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
11月10日,全球首套废钢远程智能判级系统在鲁丽集团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由该集团与湖南镭目科技共同研发,让废钢判级实现从人工现场判级到远程智能判级的跨越,解决了行业世界级的难题。镭目公司负责人称,公司员工有2/3为研发人员,创新水平不断增强,为“湖南智造”增添力量。
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企业赢得市场。省工信厅统计,此次我省入选的6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9年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9.7%;户均实现净利润3276万元,同比增长34.5%。
研发投入、技术人员占比等指标,也反映出企业具备较好的专业性、创新性和成长性。此次69家湘企2019年的户均研发投入为1675.7万元,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25%;户均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比重达21.2%。69家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722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2200多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结硕果
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相关工作连续四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绩效考核目标。
2017年,我省启动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工信部门在中小企业项目申报、创建省企业技术中心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
融资难、融资贵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省工信厅联合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建立产融合作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制度,对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先后确定2681家“白名单”企业,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让一大批中小企业不再等“贷”。
今年3月,省中小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建成运营,上线“e续贷”小程序,为企业提供续贷、担保和抵解押一站式服务。“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正在分步建设,将发挥大数据优势,打造政银企数据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链资金链良性循环。”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能化大潮涌来,中小企业亟需插上数字化腾飞“翅膀”。我省从2018年起实施中小企业“上云”三年行动,帮助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上云”中小企业累计达26.98万户,7172户中小企业“上平台”。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省中小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走在复工复产前列,化危为机。
聚集社会各方资源,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在“创客中国”大赛的“练兵场”上,湖南国声声学、湖南中晟全肽等企业脱颖而出,均获得可观的市场投资。
据介绍,我省近年共培育认定101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博股份、松井新材、圣湘生物、欧科亿、华锐工具、爱威科技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我省率先登陆科创板的生力军。
今年4月,我省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三年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全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每年实现300家以上中小企业发明专利零的突破,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研发投入强度、新产品综合效益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提出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在湖南开展产业链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试点、完善“小巨人”企业评定方法和发展路线、明确支持“小巨人”企业政策措施、强化宣传提升整体品牌形象等内容。近日,工信部答复该建议并明确表示,将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研究完善对“小巨人”企业的扶持政策,并推动各地建立相应的协调推进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专精特新”专题培训等。